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受命于天 (第2/6页)
后竟忍不住盯着最后几句话轻轻嘀咕起来,“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陛下受命于天!陛下受命于天…陛下受命于天……”赋文最后一句话让他反反复复很是念叨了一阵。 此时他才反应过来这篇赋论是怎么回事。 破题没问题,国士能成为国士,是皇帝给的还是天命造就的又或是自己努力来的。 答题正常的论述,就是国士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锁院之后,他看了这么多答卷,都是这种正常的论述逻辑,不是说无君就无国士的,就是奉天承运的,要么就三者兼顾的,唯独眼前这张卷子完全偏题了。 说白了,这位答题者认为国士和三者之间都没什么关系。 这位答题者通篇大论的,不去论述国士与三者的关系,反而在慷慨激昂地解释另一个问题,什么叫国士! 遍数古今,一个个早已远去的人物在答卷文字间鲜活了起来,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烟云似乎就飘荡在眼前,令人荡气回肠,最后汇聚成一句话,也是考卷上的最后一段话: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 看到这,换了任何判官都会认为,答题者认为国士是在为国为民不为私利的付出中担当起来的,在讽刺那种精致利己的所谓努力,否认与天命有关,甚至否认与帝王有关。 就凭此,判官不看的皱眉才怪,可问题却在最最后出现了神奇的转机:陛下受命于天! 若把这一句蒙蔽掉,通篇都是别的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