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除恶务尽就得宜将剩勇追穷寇(上) (第5/5页)
的学校不是很远。战智湛在恶补腊八粥历史时,又偶然发现了偏脸子的历史资料。战智湛对于知识是个非常贪婪的人,所学非常杂。无论是哪方面的资料,只要他觉得有眼缘,一定会浏览几遍。按战智湛的话讲,这叫做艺多不压身! 战智湛浏览了一眼记载“偏脸子”的资料,觉得挺有趣的,就认真阅读起来。原来,偏脸子位于经纬街偏南新阳路两侧,街道的名字大都有“安”字,埠头人把这里称之为“安字片”。由于“安字片”所有的街巷没有正的,埠头的老人称这一带为“偏脸子”。史料记载,偏脸子原来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狐獾出没,蚊蝇滋生。二十世纪初,大批“老毛子”由赤塔、海兰泡、海参崴逃亡来埠头,在这里建立了“纳哈罗夫卡村”。“纳哈罗夫卡”由“老毛子”话“纳哈勒”一词演变而来,意为懒汉无耻之徒。后来埠头发大水,很多国人被迁到了这里,这才逐渐形成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外百姓和睦相处的奇观。 “四喯喽”是个聪明人,见战智湛对他说的社会上的事儿不感兴趣,又侃起了海哥的历史。提到海哥,“四喯喽”不大的小眼睛中立刻放射出异样的光彩。他踩了一脚刹车,212吉普越过一个坑后,讲起了海哥的故事。 海哥和战智湛仅有一面之缘的二哥“武二郎”武友义两家住在一栋楼里,海哥家是一单元,“武二郎”家是二单元。两人小学、中学都是同班同学,两人十分要好。海哥打小就十分喜欢摔跤,名气很大,罕有敌手。后来又拜了素有“武林寿星”之称的刘老先生为师,学了一身的本事。海哥和“武二郎”都是一九六六年的高中毕业生,也就是俗称的“老三届”。 “四喯喽”收了收油门,拐过一个急弯后,接着讲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