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3 (第3/4页)
,他不敢想象,若是独留陆士仪在东京,会发生什么事情。 魏陶望向赵策,恳切地说:“楚王殿下,您是哲宗皇帝的亲子,大梁皇室的嫡亲血脉,希望您以大梁为重,尽快登基。” 魏陶心里都喜疯了,他在相州知州的位置上做了好几年,升迁无望,本以为官运到头了,但如今居然押对宝了,权势荣华指日可待。 他的眼里藏都藏不住精光,宋淮看在眼里,心里有数。 赵策没有如魏陶所料,顺水推舟地答应登基,他谦虚地推辞,“不可,不可,只要天下的义军都聚集,一定可以打败金人,将皇上接回来。我名不正言不顺,哪里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 魏陶急了,大声道:“殿下,金军厉害,想要接回皇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梁若是没有了君王,必定会乱,到时候其他义军,反贼各立山头,混战不堪,民不聊生啊,大梁百年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你该如何向祖宗交代?” 赵策还是不肯答应:“不行,不行,皇上尚且在世,这样不好。而且拥立我登基的只有你们两人,其他人若是不同意怎么办?” 宋淮敏锐地听出了他话的意思,重点不是在第一句上,而是落在第二句上面,他便说:“楚王殿下,登基之事待去应天府后再商议,到时候义军云集,我相信该怎么做,大家自会清楚。” 魏陶说得对,赵策登基不管对大梁,对百姓来说都是好事,但是他毕竟不是正统,他不可能自己立自己为皇帝,宋淮与魏陶官位低,由他们要推立更加不合适,等到了应天府,各路的勤王军到了后,由德高望重、深得大梁军民信重的李简举荐、推立是合适不过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