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0 (第3/4页)
人,尤其是我爸,总是希望我把这份与众不同向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光宗耀祖也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好,反正最好是子承父业,做学问,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我16岁那年却走了一条在他们眼里足够离经叛道的路,我至今都还记得我父亲在得知我考上天津人艺的时候,极其淡漠的送过来的那一瞥,说不上是遗憾还是叹息:“你本不该走这条路的......” 我本不该走这条路,可是没有人告诉过我16岁的自己应该是走什么样的路。1971年,我16岁,正值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建国以来最大的动荡与浩劫的中间地段,不止是我,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应该何去何从。这个所有人里自然是包括我爸,做教授的他是被打倒的对象,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众人眼中的“狗崽子”。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性格中本身就有一种叛逆的因素在,总之我当时就是想反叛,或者也有逃避的心里在,想要逃离这个家庭对我的期望,也想逃离那个时代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上山下乡的命运。就这样,16岁的我自己甚至都没来得及好好的去武装到牙齿,就匆匆的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战场,并幻想着自己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我始终不知道支撑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动力是什么,真的只是因为我的同学恶作剧的给我报了个名,我考上了,便顺理成章的来到了这里;还是我只是想换一种方式生活;亦或是我其实心里还是隐隐的期望着的,在这里,我终将与众不同。可上天给我的只是7年的消磨——用消磨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平心而论,我还是很感激在天津人艺的这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