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梦1999_分卷阅读3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9 (第3/4页)

循环利用提出了若干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还在生态城市的其他方面了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

    对此,林栩有些不满。

    不是说欧景福架空了徐维义的权利,事实上,也没有这回事儿。

    只是欧景福的加入,似乎让徐维义变得更忙碌了起来。

    过去是徐维义一个人做设计,现在筹备小组成立之后,人手变多了,徐维义也跟着更忙了。

    陈骁对徐维义的减负,是越减,负担越重,跟教育部似的。

    对此,陈骁的解释是“专业人士多了之后,不同的意见也就跟着多了起来。徐维义需要权衡利弊,甚至还要对以往的一些想法做出适当的调整。这对整个智能生态城市项目是有利无弊的。还有,最终决定权在我手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左右这个项目的实际意义。”

    林栩道“我小时候住在江边,我爸是码头搬运工人。每到夏天,我就喜欢到江边去抓螃蟹。每抓一只,就把它放进我的小背篓里,刚开始的时候,你得记住盖好盖子,否则你一不小心,螃蟹就跑掉了。但是当背篓里的螃蟹数量增多之后,就算你不盖盖子,螃蟹也跑不掉,知道为什么吗?”

    陈骁笑了笑“我也是在江边长大的。当背篓里的螃蟹数量增多了之后,一只往上面爬,另一只就会抓住它的大腿,把它扯下来。你往上爬,我把你拽下来,我往上爬,你把我拽下来。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哪怕不盖盖子,一只螃蟹也跑不掉。”

    林栩道“一个团队就是背篓里的螃蟹。当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的时候,就有可能你扯我,我扯你,造成效率低下的局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