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_第九十五章 准备当盐贩子,改良晒盐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准备当盐贩子,改良晒盐法 (第8/19页)

 朱瀚笑着说道:“盐!”

    “什么,盐?”

    这个答案,倒是大大出乎朱元璋的预料。

    “没错,就是盐!”

    “可是,咱们滁州这里,还有定远,根本就不出产盐啊。”

    盐可是个好东西,除了吃喝之外,人要活着,最不能缺的东西,那就得是盐了。

    所以,卖盐也就是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

    整个天下有名的食盐产地,其实并不是很多,基本都是有数的。

    比如淮东的泰州扬州一带,北方的山东至沧州一带,南方的福建一带,内陆地区则是四川、山西和西北的井盐湖盐。

    除了这些地方,其余的地方基本都是没有大规模的食盐产出。

    所以,食盐就成了最为紧俏的硬通货,比金银都是硬!

    特别是现在战乱四起,各地的食盐价格都是一路暴涨!

    太平年景的时候,一斤食盐不过是一二十文钱,而如今滁州的食盐已经是长到了三十文钱,江南的食盐更是涨到了将近四十文钱。

    许多穷苦的百姓人家,越来越买不起食盐,只能是好长时间才买一点。

    “哥,我们这里不产食盐,可是离着产食盐的扬州近啊。”朱瀚笑道。

    要说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食盐产地,那扬州盐商的大名,一定是能够排在前列的。

    扬州盐商,并不是扬州本地产食盐,而是在扬州东边的泰州盐城等地出产食盐。

    当地大片的盐碱滩涂,粮食产量很低,远不如开垦盐田煮盐来的划算。

    “扬州?”朱元璋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没错,就是扬州的食盐。现在那里已经是大乱,当地的张士诚等人起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