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会试结束 (第2/4页)
样如何能治的好。 当然这些在策论中是不能写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之类的说了也是白说,古人根本无法理解,只能从当代出发,适时的提供建议。 李杰想到后世的治理经验,在文中先写出治理策略“疏以浚淤,筑堤塞决,以水治水,籍清敌黄。”疏通河道,堵住要塞,以水治水。 根据“淮清河浊,淮弱河强”的特点,修归仁堤阻止黄水南入洪泽湖,筑清浦以东至柳浦湾堤防不使黄水南侵;另外大筑高家堰,蓄全淮之水于洪泽湖内,抬高水位,使淮水全出清口,以敌黄河之强,不使黄水倒灌入湖。 然后写到治黄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一定要通盘考虑,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前往治理黄河的人必须精修水利,术业有专攻,同时也必须用铁腕手段约束治理人员,不可从中贪污。 治黄一策写完后,李杰简单的弄了点吃食,策问的字数更多,写完两道已经晌午了,吃完后开始做第三题,第三题是军事相关的题目,论“封贡与互市”。 明朝自建立后,便与退居漠北的蒙古处于长期的对峙局面,元顺帝逃离大都后,蒙古内部各部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主要分裂为鞑靼(东蒙古)、瓦刺(西蒙古)、兀良哈,其中鞑靼与明接壤。 成化十五年,达延汗(小王子)即汗位,征服瓦刺,统一蒙古各部,他自认为与明处于平等地位,要求与明互市,目前朝廷与鞑靼的交往还是以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