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院试下 (第3/4页)
中的内容不仅仅只是说善恶,而是通过好的部分引人向善,不好的部分惩戒恶人引人向善,最终达到思无邪的境界。 等将全文写完之后,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酣畅淋漓。 稍微歇息片刻打算开始写第二题,第二题,五经题,李杰选的本经乃是《尚书》,明朝五经考试里面考生可以在五经之中选择一门作为本经,相当于现在的选修课,考试时五经题只需写自己选择的本经中的题目即可。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其出自《尚书·皋陶谟》,全篇记录了皋陶和大禹的一次谈话,主要讨论以德治国,皋陶提出“九德”作为人的道德基本准则。 题目中的意思是,每天遵从三德的人,可以做卿大夫,每日能依从六德的,可以以国事托付,担任诸侯;如果能把九种品德集中起来全面地实行,使有这些品德的人都担任官员,那么在职的官员都是德行出众的人。大夫们互相学习效仿,官员们都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四时变化行事,那么大业可成。 《尚书》题主要以蔡沉的注解来参考,蔡沉在集注中的注释为:“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诸侯也。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义。” 简单来说就是,就是大禹和皋陶两人之间的谈话,都是在讨论如何治国安民的道理。 古代许多典籍之中很多道理拿到现在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