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5 (第1/4页)
还要硬撑出花团锦簇,喜气洋洋,暗地里只能打碎牙齿混血吞。 陈家回到榆林的第二天,樊帼英就来拜访,走的时候带走了五万两粮草银子。 秦王收到樊帼英的来信后,哈哈大笑,对萧韧道:“小七做得好,告诉樊少将军,即日起,由她暂代榆林卫指挥使,本王已上奏朝廷为她请封,陈家给的那五万两银子,就用来安抚边关和榆林的百姓吧。” 秦王想了想,让人研墨,亲自为陈家题了个“后德载福”的牌匾,牌匾送到榆林,陈家老少出城相迎,在榆林做生意的商贾们纷纷效仿,一箱箱的银子,一车车的粮草送到西秦军大营,一时成为佳话。 这两个月来榆林发生的事如同长了翅膀传遍了大齐,也传进了京城。 来自榆林知府和秦王府的奏折摆在了老护国公杨锋的案头。 ☆、第二二一章 奏折 杨锋案头的奏折当然不只是这两道,还有扔在藤筐里的,藤筐就在书案下方,里面的奏折来自西北各地官员,以及江南八大书院那群吃饱了没事做的读书人。 “程儿,这些奏折你看了吗?”杨锋指指地上的藤筐对站在面前的长孙说道。 自从秦王派一清道人在大殿上送人头的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无论是上朝还是议事,杨锋都会带上长孙杨锦程。 已故的杨家五爷杨捷的长子杨锦庭也已束发,则由伯父杨敏带在身边,就连远在关外的燕北大将军杨勤,也把刚满十三岁的儿子杨锦轩送进了军营历练。 局势一触即发,杨家的新生力量必须要快速生长起来。 望着白发苍苍的祖父,杨锦程垂手而立,道:“孙儿全都看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