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103章 狗大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狗大户 (第2/6页)

出一大笔血。

    张家现在一千三百多亩地,亩纳二升,这就是二十六石多,外还要加个五石,总共要出三十一石多粮。

    这个粮还是不能免的,哪怕老爹是府兵,还是军官,本是不课户,可这笔粮却少不得。

    这笔粮,其实不算皇粮。俗称地税,其实正式名称叫做义仓粮。

    义仓,是在隋朝开皇年间创立。义仓的本意是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民间储备。

    朝廷让地方百姓每年秋按照户等不同纳粮,交给官府,存在义仓之中,以备灾荒之年。待灾荒之时,再由朝廷开义仓救济灾民。

    本质上,这义仓的设立初衷是很好的。

    但义仓虽是百姓自己纳的粮,但真到了灾年时,却也不是能随意开仓的。还得请示朝廷得到允许之后,才能开仓。而且纳粮多的,也不是就能分的多。

    到了唐朝,李家也开始于各地设立义仓,章程跟隋朝时差不多。

    纳粮标准是亩纳两升,然后还要按户等,那些上等户以及商贾等还要多纳一些。

    张超得纳二十多石,算起来亩纳两升半,相当于张家地租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了。不同于租庸调这个国税,义仓粮算的上是地税,免课户也免不了,府兵军官都不能免。

    二十来石粮,对于现在的张超来说,倒不是一个什么很大的负担。但张超就是不喜欢这种胡乱加派,说好的唐朝赋税低呢。wap..OrG

    这义仓粮还每年都得交,年年不能少,按田亩来收,还要加个户等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