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1290章 抢班夺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0章 抢班夺权 (第3/6页)

易的多。

    现在长孙无忌提出要解散张超带来的兵,张超岂会同意。

    “臣以为,当重新整编军队。”张超也提出一条。

    整编,其实就是南军吞并京畿的南北衙军队。

    刚刚皇帝已经通过了内阁的组阁,所以眼下坐在这里的两班宰相,实际上只剩下了内阁的九位宰相,其余的要么入翰林,要么入御史台、大理寺,或者入议会,要么成为内阁下属的枢密院和各部官员。

    在新的内阁制下,其实张超已经相当于集过去三省长官权于一身。辅相长孙无忌,毫无跟张超对干的权力。

    连次相都不能跟首相相争,更别说辅相了。

    首相与其它诸相的权力之差,体现在于身为首相的张超拥有票拟之权。

    这就类似于后世的常委会上,张超就是那个班长,而其它的常委可就差远了。

    票拟之权,就是朝廷各部衙和地方的奏章,都要先送到内阁。首相张超召集诸相商议,最终由首相张超负责给出处置意见。这个票拟,实际上就是代拟的御批,供皇帝采纳。

    皇帝在翰林院学士们的协助下,对内阁给出票拟的奏章做出最后批复。多数情况下,肯定是采纳内阁票拟的决定。翰林院学士里,也有一个负责代笔批红的学士,这就是翰林院长了,其它学士则跟其它宰相差不多,是给意见的。

    但翰林院长是代批,批红的大权是在皇帝手里。

    所以说,皇帝是最高权力,而内阁首相是朝廷日常运转的主持人。

    内阁首相权力大小,最终还是体现在于皇帝对票拟的采纳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