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98章:皇帝大婚,万方来朝(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章:皇帝大婚,万方来朝(中) (第3/6页)

  “阴阳家”现于战国,提倡“阴阳五行”之说,强调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人物是燕国太师兼齐国方士邹衍。

    “法家”乃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等人,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相比之下,“法家”提倡“霸道”和“暴政”,而“儒家”提倡“王道”和“仁政”。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代表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墨家”也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兼爱”(平等博爱)和“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即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其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合纵派”代表人物是苏秦,主张“合纵”六国组团抗秦。“连横派”的代表是张仪,主张“连横”齐国以瓦解六国合纵,以便远交近攻。

    “杂家”即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其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其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前者为秦国丞相吕不韦让门客撰写,后者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所著。

    “农家”即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因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当时诸侯争霸且趋向统一的演变,使得衣食(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显现,而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受社会各阶层关注。

    今天认为是贬义的“三教九流”一词,是中国古代民间根据人们地位和职业名称来划分的。“三教”没有什么特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