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_临高台 第1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临高台 第110节 (第6/6页)

,计终岁合收盐十六万九千七百二斛四升。”

    “齐州动?乱亦陆续平定,州牧霍肃平乱后,查检出部分世家隐匿的人口,出调绢五万四千匹。”

    萧昱静静听着,不时点头。

    魏云卿听着,眼神微动?,顷刻间便听懂了这五万匹调绢背后的关窍。

    魏国计亩而税、计户而征。一夫一妇为一户,每户一年需纳绢二匹。

    齐州渤海郡登记在籍的人口也不过三万多户,五万四千匹调绢,就是两?万多户人口的纳税,整整一个郡!

    这不仅仅是给国库增加的税赋,更是给国家提供的人口。

    仅仅一个齐州的世家,就能隐匿如此多人口,魏云卿难以想象其他州郡的情况还有多严重。

    魏国土地私有,开垦的荒地都是自己的。

    这些世家隐匿人口为奴为婢,为自己开垦大?量荒田,兼并土地,与国家争夺人口、土地,致使?国家既收不上税赋,也没有足够的兵源充军。

    而盐禁推行之?际,世家一旦生乱,这些不在户籍的失地流民,又会是造成民间动?荡,百姓灾难的最大?祸源。

    这些世家,一家就能豢养流民几百几千人,明面上是给自己开垦土地的佃户僮仆,可?一旦动?乱,就是自己的私兵。

    他们肆无忌惮祸害百姓,□□烧。

    不明所以的百姓,最后却要把一切罪责推到朝廷的政策身上,斥责皇帝昏庸,以至于所有的改革政策,都因为推行阻力过大,无疾而终。

    魏国自结束与西凉的战争后,几无对外?战事,州军都是用来平定内乱。

    魏云卿不由感叹,朝廷世家的内耗,太严重了。

    高承回禀完,李嗣源继续补充着,“还有一件关于陛下的私事,需要请示陛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