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4、人情世故 (第2/5页)
却一直不安。 在周思国的老家,过年是件极为隆重的盛事,被乡亲极为看重。周思国提拔了市委书记,成了老家人眼里共认的“大官”。然而,对周思国来说,每年回老家过年都如同过关。回到老家里先要请院里兄弟爷们坐坐,初一凌晨,还要到院里去拜年;初二,是上新坟的日子。自初三后,周思国就要去亲戚家拜年。本来拜年是表达心意的一种礼节,周思国下面有两个弟弟,谁都可以代替周思国表达一下心意。但似乎又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代表周思国去完成这一心意。每年回老家过年,周思国似乎都成了焦点。稍有不周,就会招来亲戚们的非议。周思国离开老家后,亲戚或是院里关系亲近的人就会找到周思国的母亲讨个说法。 其实,拜年也很简单,并非要跪拜于地作揖,而是道个安,问个好。家人亲戚讲究的是个礼节。原因很简单,周思国当了“大官”。平日里工作忙,官身不由己,可以不回老家过年,但既然回老家过年了,就要给院里尤其是一家人,还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长辈拜年。以此衡量他们在周思国心中的位置,如果周思国稍有不周,那便是周思国看不起他们,是怕日后找其办事,周思国在故意疏远他们。 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是计较。同样的道理,每年春节只要周思国回老家,前往周思国家拜年的人特别多,而且去的特别早,可以用争先恐后来形容。经常过年的饺子还没吃完,已有人前来给周思国的父母拜年。 一年春节回老家过年,长时间没回老家了,农村发展变化非常快,每家的房子都重新进行了修建,原来的位置已找不到,年初一大早就要出去拜年,天色尚黑,周思国根本认不出家族长辈们的房门,就随同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