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4、人情世故 (第4/5页)
思国很是忙碌,每家都要由路上的队尾变成进门时的排头,而每去一家,似乎前为长辈拜年的只有周思国一个人,长辈们总是拉着周思国的手,拉上好长时间的家常,而每次的话语又似乎一致的重复:什么回来的啊?媳妇和孩子都回来了吗?等等。害得周思国常常从这家出来,要跑着到下一家。 礼节最重还当属母亲的娘家人,先去舅舅家,两个姨有意见,说是姨舅不一样亲,即使先去了姨家仍存在谁在先谁在后的问题。有时为了赶时间,周思国一天要前往两个姨家去拜年,因姨舅都在外村,就产生了在谁家吃饭,不在谁家吃饭的问题。在谁家吃饭,似乎谁家很有面子,心里自然很高兴,而未能吃上饭的亲戚,自然心里不痛快。周思国不能同时吃两家饭啊。后来,周思国的母亲干脆对周思国道,如果时间来不及,所有的姨舅家都不去了,在家陪娘吧。反正都是姥姥门上的亲戚,事后,由娘来解释。娘还对周思国说,国儿好不容易回家陪娘过个年,抽时间给他们去拜年,到头来还弄的这个有意见,那个不满意,以后不去了,哪里也不去了,在家陪陪娘,他们有意见就冲我来。虽然娘嘴上这么说,但一到了年初二后,去亲戚家拜年的日子,清早上完坟,送走爷爷娘娘,周思国的母亲又开始嘟囔起来:赶明儿,国儿先去哪个姨家拜年啊。过完年,周思国要回城里,娘依依送到村外,嘴里总是在重复着:国儿光忙着给他们拜年了,还没陪娘说说话呢。 同一的内容,同一的心情,不同的只是过去的岁月,娘越来年纪越大了,越老了。 娘的身影刚刚退去,笑容可掬的大老王老师又浮现周思国的眼前。 起初,也就是高中刚入学时,大老王老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