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儿静一静_265、捡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5、捡漏 (第2/5页)



    这文玩的学问可大了去了,每颗念珠都代表着一层深刻的含义,有着无尽的文化背景。据了解,在中国,文玩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源于汉隋,开始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明清两朝文玩达到鼎盛时期,大臣上朝时,大多身戴一百零八粒的念珠,寓意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为一年的说法。其中,有四粒隔珠,称为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农事非常关心。文玩,又分为上五玩,下五玩。上五玩主要是原生态,由核桃、葫芦、佛珠、菩提、翡翠玉石构成;下五玩,主要是加工制成,由紫砂壶、折扇、烟斗、笼鸟、鸣虫构成。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下五玩,玩的是和气、雅致、风度、乐天、知足。中国的文玩,比较讲四,如,四大名玉,和田、独玉、岫玉、蓝玉;四大名石,寿山、鸡血、青田、巴林;四大名香,沉檀龙麝,传统四大文玩,竹木牙角;四大丝绣,广湘苏蜀……。

    文玩,之所以称得上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每一文玩的背后都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被世代留传下来。相反,即使价值再大,如果没有文化积淀,也难以被世人认可,或只能被称为文玩界里的小种类。文玩的魅力就在于,玩的是文化,盘的是心境,得到的是享受。一个小小的佛珠,被制作出来,或许暗淡无光,但经过长时间的盘玩,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孕育了新的生命,有的色泽变得鲜艳,有的晶莹剔透,具有玉质,人们称为包浆。当然其中的传说更多了,在文玩界流传最多的是“人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