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1 (第3/4页)
12岁的儿子算进来,总觉得这样子是在压榨童工。 哪知道这个黑得跟快炭一样的男孩知道后,当场把院子里的一捆柴禾给背了起来。 “你看,我力气大着呢,我爹能干的活我也能干!” 那一捆柴火足有二三十斤,这孩子就这么背着,脸都憋红了也不肯放下来。 “好了,好了!”孟泽赶紧叫他把柴禾放下来。 张大年开了口,“你别看他个子小,这孩子确实有一把力气。我不在家的时候,田里的活儿都是他和天明帮着干的。” 孟泽听出了张大年的意思,略略思索一番,便点了头。 确定了人数,孟泽便开始挨个定工钱。 张大年活最多最重,30文一天。张大年的父母,活儿相对轻松一些,25文一天。张大年的儿子张墩子和妻弟马天明每天分别是10文、15文。 孟泽开的价比一般人家要高一些,张大年等人几乎是立刻就接受了。 尤其是张墩子,知道自己每天能赚10文钱,开心地在院子里蹦了几蹦。 说定了工钱,孟泽就开始安排人种药材。 藿香和薏仁是刚萌发出来的小苗,好种得很。 麦冬比较麻烦,这种植物本身喜欢长在阴湿处,孟泽把它们从山里挖出来,种在开阔地上,又是在盛夏的时候种,哪怕是浇了空间水,叶子也时常打蔫。 最后,还是张老汉心疼这些苗,叫上张大年等人去山上砍了树枝回来,插在地里,人工搭了一个遮阴棚。 “这回是来不及了,只能用这样的笨法子。若是地里本来就种有薏仁和藿香,就可以把麦冬种在中间。一排薏仁,一排麦冬。”张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