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仁宣盛世 (第3/6页)
收刮金银珠宝,而是将当地土邦仓库内那堆的满满的粮食装上大船,运回国内。 这个时代里,也唯有印度这边如此广袤的耕地面积才能提供海量的粮食供应。 除了粮食之外,印度还有一个让人艳羡的农作物,那就是棉花。 棉花的原产地就是在印度。这里种植棉花已经有了长达千年的历史。 而在华夏,棉花的真正推广却是在朱元璋时代才开始强制进行。 时间太短,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乃至纺织技术都远远不够。而且大明的土地,更多的是用来种植粮食。 印度大陆的富饶,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棉花不但丰富了大明的衣裳,更加促进了大明的经济发展。 许多农户人家的女人走进原始的纺织作坊,用自己的双手加工印度运来的棉花,挣到了资金补贴家庭生活。 亲眼可见的好处,让无数人为之心动眼红。 尤其是那些手中有钱有地的士绅们,更是一边骂niang一边全心全意的买船出海,开设大型纺织作坊享受海外领带来的红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粮食与棉花从印度被运送回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块陆地将会成为彻底解决大明基础生产物资不足,流民无处安置的最终解决地。 华夏土地贫瘠的地方在于陕甘一带。 原本那里是水草丰美,林木茂盛的富庶之地。 可持续数千年的开发下来,大量林地因为开荒与烧柴而损失殆尽,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产出来的粮食已经不足以养活那里的人。 百姓们吃不上饭,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历朝历代都是为之头疼。 现在,解决这个巨大隐患的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