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试探与造神 (第5/7页)
拥有的人力和物力,那么一定就可以谋求大事。现在我就准备开始着手聚拢他们。” “……这样真的行吗?”埃德加明显有些为难。 哼,你懂什么?艾格隆在心里不屑地笑了。 农民当然会支持波拿巴家族。 虽然在拿破仑帝国的统治体系当中,农民是承受最多压榨的阶层。 帝国连年的征战,带来了连续十几年无休无止的兵役,而权贵阶层和城市的布尔乔亚们可以依靠花钱买人代儿子服役,农民却没有资本逃避兵役,他们是被征兵最多的群体——到了帝国末期,甚至有不少农民为了逃避兵役而自残。 问题来了,为什么帝国时代承受最多剥削和兵役的农民阶层,为什么在帝国覆灭以后反而最怀念帝国,忠心支持波拿巴家族呢? 历史的种种机缘巧合,往往会造成啼笑皆非的现象。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个前提——这是19世纪初,法国社会刚刚从静态的农业社会当中走出,大多数农民甚至不识字,更别提有什么政治觉悟了。大革命时代那些“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他们来说是那样遥远,他们甚至感受不到其意义。 这些巴黎人看不起的“乡巴佬”,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几次机会去临近的省、一辈子也没有闲心去看几本书,法兰西灿烂的文化和艺术那都是城里人享用的奢侈品,与他们几乎绝缘。 在这样一群人当中,精神生活只能用“贫乏”来形容。 越是精神贫乏的人群,越是需要精神支柱,需要摆脱对生活贫困的恐惧,对死亡和病痛的恐惧。在大革命时代之前,天主教会承担了法国农民精神生活的职责,那些深入到乡村的教堂神父们指引农民们的生活,见证他们的出生、婚姻以及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