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_第231章 嘉靖四十二年夏,在希望的田野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嘉靖四十二年夏,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3/4页)

、真定府开办识字学堂。

    无论年龄,无论身份,只要是不识字的人皆可到学堂识字、读书。”

    朱载圳所说的识字学堂,类似于后世的扫盲班。

    严嵩提出了反对意见:“太子爷,万万不可啊。皇上提倡老子的治国之道。

    老子曰,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自古读书都是士族的事。那些种田扒粪的泥腿子一旦识字,后果不堪设想。”

    朱载圳针锋相对的反驳道:“严阁老错矣!老子所说的‘愚’,并非愚蠢的意思。而是淳朴、纯真的意思。

    老子所说的‘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里的‘智’,是自私自利的小聪明。绝非大智。

    故而,是后人曲解了老子,认为老子提倡的是愚民之法。

    恰好相反。老子的本意是统治者要培养出笃实的政风,引导百姓淳朴、诚挚、友善。”

    说完,朱载圳望向了老丈人何心隐。何心隐品级虽低,却因有个当太子的女婿,加入了内阁值房议事之列。

    他如今属于朝廷里的学术权威。

    何心隐暗道:严嵩是徐次辅多年的政敌。我自然应该驳斥他的观点。

    想到此,何心隐说:“太子所言极是!要杜绝老子所说的‘民智’,也就是老百姓狡猾的、自私自利的小聪明。就该让他们识字、明理!

    若大明的百姓人人识字,人人明理,则是国之大福也!”

    朱载圳接话:“在北直隶一京三府开识字学堂,只是一个试验。若效果好,我还要在两京一十三省全面推行。

    当然,办这件事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得等到国库足够充盈,才能普遍推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