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章 讲武院、尚武院 (第2/4页)
地或二十贯以上家产的不招;独子不招。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优先招募在壬戌之变中,有亲朋好友死于鞑靼人之手,身负血海深仇的。” 杨博问:“招兵条件有了,军号、兵员饷银请太子示下。” 朱载圳道:“十万新军,分为皇家近卫军;步兵第二军;骑兵第三军;炮兵第四师;两广山地师。 扩充这么多兵员,军饷标准自然不能跟皇家近卫军一样高。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师、山地师定年饷二十两。” 朱载圳所定的年饷,基本等同于正史中万历朝辽东边军的年饷。 杨博道:“二十两已经不低了。再加上大明英雄太子的金字招牌,只要贴出招兵告示就会一呼百应。” 戚继光提出了疑虑:“新军士兵的兵源不是问题。主要是缺乏合格的将领和中下层官长,如师指挥使、团千户、营副千户、连百户、排总旗。” 朱载圳在东南时,曾定老戚家军官阶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 因都是“长”,底层士兵有时区分不开官阶,后又改回了旧武官名。 朱载圳道:“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开办武学。 宋庆历三年,范仲淹建议宋仁宗在汴京开设了大宋武学。 我准备仿宋时旧例,开设两所武学。 第一所武学,取名大明讲武院。专门培养团千户以上新军将领。 第二所武学,取名大明尚武院。专门培养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等中下层官长。 在新军中担任团千户以上职位的将领,必须轮值到讲武院学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