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_寒门天骄(科举) 第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寒门天骄(科举) 第62节 (第8/8页)

 那殿试再差也能有个同进士出身。科举这条艰辛路终于被他们走到了终点, 再也不用悬梁刺股再苦读三年,然后又经历一次在寒风中冻成鹌鹑后, 还要在凉气飕飕的号舍里考上九天的非人遭遇。

    正因为考生们对会试如此看重, 才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失误。写出来的字还不如以往灵动,在考生们心里,已经是一大罪过。这种小事最容易搞崩人的心态,本来天气就让人心里压抑,再加上科考的压力,心态不够好的,对京城气候不适应的考生, 这个时候就心情就有点低落了。

    要是拿战场类比,就是战鼓刚响, 士气却低了一层。

    由此看来,京城考生还是幸福得多,有主场优势。

    萧景曜也冷,这种天气,就算带了个小火炉进来,也没办法让自己完全暖和起来。尤其是号舍还小,活动不开。后世上过学的都知道,大冬天在教室坐一整天,手还能搓一搓,脚基本是冷的。那种自身火气特别旺的另算。

    现在,部分体质稍弱的考生们,就在经历这样的情况。

    萧景曜倒是好一点,一边把水倒进锅里,准备烧点姜水,一边在一旁烤火。等到水烧开后,一杯姜汤水下肚,萧景曜整个身体都暖和了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腕,开始答题。

    衙役把试卷发下来之后,萧景曜就已经将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

    会试和乡试一样,同样考三场,同样要考九天。流程基本和乡试无差。萧景曜看完试卷后,心里就有了底,给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再开始答题。

    第一场主要考的是经义题。这对萧景曜来说,并不算难度很大。重点是题量非常大,一场考试的题量,差不多是乡试那场经义的一点五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