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_寒门天骄(科举) 第1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寒门天骄(科举) 第133节 (第9/9页)

三熟,又耐旱,抗虫害,不挑土地,生长周期还短。传入华夏,推广开来后,对长江流域的稻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和晚稻配合,形成了双季稻。

    现在想搞杂交水稻肯定没戏,但粮食问题大过天,哪怕能提高一点点粮食产量,对百姓们来说,在灾年中,就多了一丝活命的可能。

    萧景曜在看到交趾使臣团时,除了想到马六甲海峡之外,还想起了占城稻这个优秀的稻种。

    农业方面的事,萧景曜了解得不多,拿到占城稻后,又拿着占城稻去找司农。司农掌管农事,农桑之事,前来问他,准没错。

    这一问,萧景曜才知道,占城稻已经传进了大齐,现在闵州地区已经有百姓在种占城稻。只是还未推广开来,更多种稻的百姓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稻子。

    萧景曜的动向,正宁帝十分关注。这事儿传到正宁帝耳朵里后,正宁帝立即意识到,这个占城稻,能为大齐的农事带来不小的好处。

    于是正宁帝立马宣了司农,让他查清楚闵州种植的占城稻收成如何,赶紧派人前去了解具体情况。若是产量够多,朝廷就能大力推广,让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种上收成更高的占城稻。

    萧景曜把占城稻的事儿丢给司农后,知道正宁帝肯定会过问,便将这事儿放在了脑后,又将注意力放回了倭国的战事上。

    这场仗,起义军成为了对抗倭国天皇和贵族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起义军更相信大齐的军队,觉得大齐人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对大齐的军队很是信任。又因为他们本来就出身底层,天然就能博得倭岛底层百姓的认同,有他们帮忙,大齐水师吞下打下来的地盘尤为顺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