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奉国将军_第112章 推行宝钞法的人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推行宝钞法的人才 (第1/4页)

    自知责任重大的黄毓祺,现在手中人员有限,靠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为此,昨晚接任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狱讼,审理释放出一批被清军俘虏的大明官吏。

    被关押在监狱大牢内的明朝官吏,先不论能力问题,但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对大明忠心耿耿。

    像墙头草的官吏,文人士子,则早已经投降清军,也不可能关押在大牢。

    黄毓祺的这个思路,显然是正确的,这不经过大半夜的梳理。

    他一共释放出大小官吏六十九人,其中有位列三品的老臣吴时亮,也有出任过湖州知府的刘逵,绍兴府同知的陆自岳。

    也有弘光朝的礼部郎中姜一洪,巡抚葛征奇,进士出身的李云鸿,举人翁文泰。

    其中最让黄毓祺看中的人,是原大明户部主事蒋臣。

    “殿下,其他人您可以先让卑职考察一下,再予以录用,但这个蒋臣,您最好先接见一下。”黄毓祺在把整理好的官吏名单,呈给朱连壁之后,开口补充了一句。

    “这个蒋臣有什么特别之处?”朱连壁边看着手中的名单,扬声问了一句。

    “回禀殿下,此人曾在京中撰足国三议,召对于平台,大谈宝钞可行之法。”黄毓祺之所以推荐蒋臣,正是因为他也认为蒋臣,提出的宝钞法,是解决白银、铜钱最佳方案。

    若能够推广宝钞,那就可以替代白银、铜钱,从而节省大量的银铜铸造问题。

    但宝钞在大明的执行力度,一直没有得到推广,主要是朝廷执行力度不够,朝臣抵触,缺乏公信力。

    导致宝钞只能作为皇帝赏赐朝臣所用,底层的官绅百姓,却是从来都不用纸钞,更不信纸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