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煞·双生枝_第10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第2/3页)

期瑾欣喜地点了点头,她也喜欢看襄王殿下因她一改常态的样子。

    自从听了龙夷之事,她很久没有开心地笑过了。

    她想师兄了。

    白石山曾经好热闹。春来溪畔垂杨柳,新嫩柳枝下叶师兄执笔画画,周师兄挽袖抚琴,师父在春溪潺潺中一次次念着圣人道理。可惜柳梢难留不归人,一座避世孤山盛不下少年儿郎的壮志豪情,他们习了太多大义与道理,各自为了心中大义与道理下山远行。

    岁月翻覆本无情,青山素水依旧在,而妙笔公子偃然卧在湘水间一条小舟上,谦谦琴师安然睡在豫回府幽深谷底。

    至此,手握书卷的白鬓老者不再讲古论今,他背靠一棵古松,矍铄的灵魂在春去秋来中逐渐沉默。他看得越多,说得越少。

    如此,年幼稚嫩的白衣门童不再学经文,只是扎起裤腰带,拿一杆比高过头的竹枝扫帚默默扫去门前黄叶。他学得越多,懂得越少。

    两玉俱碎,天地渺茫,文人折扇没江边,雅士断琴砸泥间,寒门书生无不闭门自危,不知一颗忠心该托于何处,不知一肩抱负当走向何方。做斩人之剑,做制衡之棋,做博弈之筹码,做有家门而不得入的丧家犬,做太平时被弃如草芥的一根鸡肋。挥之即来,抛之即去,他们是俯身用性命铺垫盛世的柳絮飘蓬。

    风絮飘残山河裂,何来广厦千万间?

    天下名门,天下皆惜,而唏嘘声传不到无忧孩子耳里,她同往日一般给苍山带来欢笑与生气。无忧是她用温柔开启的一梦华胥,她并非不解忧愁,凉薄刺骨的秋风送走了故人,早早地令不足十岁的孩子脱胎换骨。柏期瑾清楚地明白一切回不到过去了,却还是挥着小手努力拼凑着过去。

    这座大山昔日回荡着学书童子的郎朗书声,充盈着清俊才子的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