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团练 (第3/8页)
的实力。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广州城被英军攻破,接替林则徐的钦差大臣奕山担心道光皇帝降罪,为了拿回广州城,秘密和英国全权代表义律私下签订了停战协议。 英国人同意撤出广州城,前提是奕山支付600万银元的赎城费,以及赔偿英商30万两银元的损失,而且这笔钱必须在七天内拿出来。 若七日内未能缴足600万银元,就要多缴至700万银元。如十四日内未能缴清,则要多缴至800万银元。如二十日内未能缴清,就要多缴至900万银元。 奕山自然是拿不出这笔钱,他将目光瞄准向了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反正这些行商都是朝廷的钱袋子。 广州十三行的行商最终承担了三分之一的赎城费,光是伍家一家就掏了110万银元的赎城费。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江宁条,也就是《南京条约》的赔款也被摊派到了广州行商的头上。 沉重的赔款捐输负担,是广州十三行迅速没落的最直接原因。 讽刺的是,通过这种屈辱的手段赎回广州城,奕山这位皇族钦差大臣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向朝廷奏捷邀功,大言不惭地说是自己收复了广州城。 这进一步造成清廷对战争形式的误判,认为优势在我,拒绝了英国人的和谈要求。见清廷不肯投降,英军继续一路北上,剽掠江浙沿海,直到拿下运河上的要冲镇江。 “梁公子,你觉得英国人会再度挑起事端吗?” 伍元华对赔款可以说是患上了PTSD,伍家的家底虽然厚实,但也禁不住这么折腾。 在加州享受了难得的安全感之后,伍元华也不甘心老老实实地做天子南库,天子南库里的钱再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