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工业的力量 (第3/5页)
松万万不能够忍受的。 “朝廷对和洋人打交道避之不及,就算英国给大清发了邀请函,朝廷愿意派人去吗?就算朝廷愿意派人去,有大臣愿意去吗?” 潘正炜向曾锦松抛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500吨钢材是什么概念,潘正炜心里还是清楚的。 加州的钢铁厂每个月卯足了劲死命生产,也只能够每个月生产出20吨左右的钢材。 在加州见识了梁耀是怎么练兵,在纽约参观了一些工厂之后,潘正炜的一些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 他现在不再继续认为,11年前的那场战争大清输给英国人是紫禁城里的那位同情百姓,暂歇兵戈,不愿意和英国人继续打下去,以免劳民伤财。 这只不过是朝廷为了体面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而已。 实际情况是大清是真的打不过大英,大清引以为傲的八旗兵,需要从小训练才能够娴熟地掌握骑射技术,形成战斗力。 而梁耀在加州训练的加利福尼亚步兵团的步兵,只需要几个月就能形成战斗力。更不用说军事体系更健全的大英。 梁耀聘用的埃尔维斯此前就是大英帝国陆军的军官。 埃尔维斯训练士兵就像工厂里能够批量生产的商品一样高效。 这些廉价的步兵,想要消灭训练有素的八旗兵,只需要扣动来福枪的扳机,将一颗价值不到2美分的弹丸从枪膛里射出去。 而大清弓箭和火绳枪的射程和精度远不如新式来福枪,至于火炮差距就更大了。 更何况,大清的八旗兵早已经烂透了,绿营也跟着烂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