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1 (第2/4页)
不为怪。然或是他张放果得天意庇护,这厢方才阅完案卷,事便陡然现了转机---竟有人声称愿认罪! 这认罪者,不是旁人,正是伴随南宫霁身侧多年的僚属---苏禹弼! 禹弼供称,因知晓寒食前后,蜀中将贡酒入京,因而算准了时机,派人于城门口守候,见了护贡队伍入城,伺机下毒!至于缘故,乃因其为前朝旧臣之后,因越氏背离旧主,谋朝篡权而令之心怀怨愤;加之自追随南宫氏,本以为可平步青云,却不想数十年如一日只得追随少主蛰居在这汴梁城,郁郁不得志,才生出下毒离间之计。 只是眼见事将成,南宫氏或临大祸,他却又突生悔意,因少主南宫霁素来礼遇之,他二人在汴梁共患难多年,名为师生,实却情同父子,当下少主无辜受累,恐凶多吉少,他于心不忍,一番踌躇下,终决意认罪救主! 这供词乍听来合理,细思却又诸多不妥,难经推敲。更何况此皆为一面之词,张放一时不敢轻断,暂且派人前去查证。 大理寺来人搜查,府中一时自然众情惶惶。或是搜查未得果,翌日,令其与一干家丁又教传去过审。 南宫霁惊忧了一整日,食不知味、坐卧难宁。 至夜色降临,方见令其姗姗而归,面色却是晦暗,便料知事有不好。问起,果闻噩耗:前夜,禹弼竟已自裁于狱中! 夜已沉寂,外间小雨淅沥。 半宿无言,令其但默自陪伴在侧,心内并不知滋味。 窗下那人,初时的惊恸已过,此刻悲色渐敛,正在案前凝眉沉思。 灯光又始闪烁,令其四顾,并不见何处窗门未尝关严,想是该添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