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_分卷阅读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6 (第4/4页)

“王五儿井”,让她带着他们找地方吃饭, 自己开着车来找叶西宁。

    原本还在考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会不会打搅到别人,结果给叶西宁打电话的时候这丫头带着哭腔,一下打消了他的念头。

    一准受委屈了。

    文佳惠祖籍是上海的, 父母晚年举家搬迁到了沈阳。

    北方口音拐人,叶西宁小时候也说上海话,可经年累月被东北朋友带出了一股碴子味。后来随叶翰忠来到北京, 见首都人民囫囵说话那腔调有味道, 底气足,爽利又亲切, 便也跟着学起北京话。

    京片子里混着东北口音,不太正式。

    当演员后不仅要和同行切磋,还要和编内人员打交道。剧院里有舞美设计、灯光师、保洁各种各样的工作人员,有老的有年轻的, 男的女的,人多嘴杂。背后说人虽然没cao行, 但老话不是说,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传着传着就传到当事人耳朵里了。

    北京话里的儿化音讲究,好词儿坏词儿都加“儿”, 没什么规律,倒是好多东北话里带“儿”的,北京人不这么说。有人冷嘲热讽,说她京式懒音学了个半吊子。

    这要是她瞎编乱造虚荣心上头窜改人家的语言文化,一点不冤,可嫌弃她说话的口音,那就有点过分了。

    嚼舌根的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没比她早来北京多少年,连户口都不在这边。不出生在北京,又对这地方心存幻想,经过打拼达到了理想,混得还算不错,便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尤其当从老北京人那儿打听到一些边角料,说给南方“小地方”的人听,被人赞美捧上天的时候,那滋味,飘飘欲仙。

    这样的人,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