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119节 (第4/8页)
能卖到三十四块钱一张,现在两口子私下里挣的钱,比他们加起来的工资还高。 这两年,国家已经在逐步开放了,上头鼓励个体户做生意,好多人都在张望,不敢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苏若楠却在得知上头竟公派了几百个人出国深造,学习他国经济后,有了更大胆的想法。 她眼下正在盘算着,要不要把厂里的活给辞了,开一家小型家具厂,家具厂就主做绷子床,先挣一点快钱。至于以后,到时候跟着市场走就成,反正永华有手艺在身,不怕家具厂弄不出新产品。 不过,目前她也只能想想。 办厂太复杂,前期选址、人手、还有棕绳的提供,都得想办法弄。 特别是棕绳的来源,这可是做绷子床最主要的东西,到时候办厂了,他们的棕绳绝对会很多很多,这可就不是卫永治一家就能提供的了的。 这其实说起来,已经是一个产业了。棕树皮,打散棕树皮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棕绳和制绳的木车……每一样,都是一道工序,这些工序,不可能由家具厂里来完成,得去乡下找人收才行。 怎么做,怎么收,都是个考验,她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才行。 想到办厂,苏若楠不由得又想到了上头公派人出国的消息,这消息,无疑证明了国家开发经济的决心,她只要跟着国家政策走,一定能让自己的小家越来越好。不定以后老了,还能留下一份家当给几个孩子。 说起公派出国这消息,苏若楠其实还是通过潘玉华亲妈知道的。 谁能想到,潘家那被捡来的闺女,竟有一个这么厉害的mama。 在苏若楠眼里,她jiejie已经算是很厉害的女性了,但这位赵女士,在事业上竟不输她姐分毫,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