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_第七百零五章 若大魏四百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五章 若大魏四百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2/8页)

的希望,道家自然不肯罢休,就要重新上位!」

    「为了迎合天子,这期间,道家开始与方术、仙术相结合,试图以此教授皇帝感应上天,比如《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就是在这个时间问世,只可惜…在儒学强大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理论下,历朝历代的帝王对道术压根都不搭理!充斥着灾异、感应等要素的儒学,依旧是大汉的治国思想!儒、道之争,在这一回合…道家全面溃败!」

    呼…

    陆羽口中的时间点已经贯穿了整个西汉,而张鲁深深的呼出口气,感慨万千。

    这一节,他知道…

    也正是因为无数道门先辈的努力无果后,他的祖爷爷张陵才改名为张道陵来到巴蜀的鹤鸣山传道。

    这里远离中原,儒门的渗透并不那么强烈,且百姓信奉巫蛊…这给予了「道」最肥沃的成长空间。

    果然…

    陆羽的话锋一转,转向的便是五斗米教这一块儿。

    「上面走不通,还能走下面…大汉顺帝时期,一个叫张陵的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道学实在是不受重视,干脆放弃官位,跑到巴蜀之地…这里蛮部众多,崇尚巫鬼,又缺少豪门世家,儒学的渗透力较差,治安也不好,于是,他改名张道陵,说自己是生于光武帝时期,是西汉开国功勋张良的后裔,并且创立了‘正一道,这样的道家宗派。」

    「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先交五斗米,然后能享受符书教化、符水治病、符箓驱邪…而巴蜀之地就在这样的道学启蒙下,竟真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乃至于如今…第三任天师,也就是张天师你治理下的‘政丶教合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