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99 章 儿孙 (第3/6页)
,手里拿着半个奶卷子问:“你怎么不吃惊?” “这是他们早就想着的事,趁着丧事必会提出来,我是小辈,说话做事多有不便,一切要等大伯二伯回来再说。” 裴观手中那本册子,还是要交给大伯。 父亲的诗稿文集,他早已经整理成册,送到书坊刊印。 父亲多年来在诗文上并没什么大成就,只是爱收罗古籍,当年裴观就曾猜测过,那些人是不是为了父亲的万卷藏书而来。 父亲拘泥于此,孤本善本极少拿出来与人共阅。 可父亲早就过世,若有人想要,总该来找他借阅或是出金求购,有什么必要一出手,就要置裴家于死地呢? 自裴观大病重生,就将父亲的藏书收点成册。 其中有些赠给国子监藏书楼,供国子监学生们借阅。此举一出,倒有许多人写信求书,裴观无有不允。 古籍古卷,本就该流传于世,不该藏于柜中。 一些孤本,他也送去京城最大的书坊刊印,与书商分了些毛利,竟然还小赚了一笔。 当时提的条件,就是要将父亲的诗文册子刊印,由书商分销到各地书局,也不必多印,一两千册就行。 他自己掏钱印的,卖不卖得出去他不管,倒是各处都分送了一套。 连宋祭酒那儿,裴观也送去一套。 那时京中不少文人有赞的,也有骂的。 赞的是说前科探花郎十分有孝心,骂的是也是他的这份“孝心”,以为裴观是以替父亲出诗集文稿,和将裴三爷收集的古卷借出,来为他自己扬名。 裴观早早就埋下这一笔,就算有人再想用这个作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