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_第一百章 班师奏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班师奏凯 (第2/4页)

 而且全国各地肥瘦不均,发达的地方学文的多,贫穷的地方学文的少,我好好苏杭不待去贵州?

    义务教育在现代贫困地区还是靠立法才保证的,为什么?穷,孩子还算个劳动力,你要读书就会脱产,等于少了一个劳动力,还要养着你,未必有多少人愿意。

    除非官府承担孩子的伙食,这样不仅可以学文,还能替家里省一口粮食,何乐不为?问题是官府办不到。

    朱标睡不着,就对着外面吩咐道:“请诚意伯过来。”

    不一会刘伯温就走了进来,朱标起身迎接,刘伯温坐在一旁的凳子上说道:“殿下刚刚立下不朽之业,怎么还有烦心之事?”

    朱标坐在榻上说道:“功业已是往事,等年老之时在追怀也不晚,本宫是想请教先生,可有广开民智之法?”

    刘伯温捋着胡须说道:“这天下自古都是想办法行愚民之策,怎么殿下还想广开民智了,这对江山稳固可并无好处。”

    朱标其实也明白,以他的地位其实就应当大力推行愚民之策,最基层百姓只是工具而已,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从封建统治者而言,他们更希望百姓愚昧,无知,停留在某一阶段,安心种田耕地就行。

    在古代,与皇权专制配套的,必然是思想控制和愚民统治。

    四分五裂的国家经过战争兼并,实现了大一统,这个时候,保证家国天下永远传续下去,皇权至高无尚,才是政权的核心利益,什么文化昌明,科技发达,百姓幸福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得为这个利益让步。

    皇权之下要的是听话像工具一样的民众,如果放任民间思潮泛滥,民间思想活跃,人才辈出,政府的种种司政措施在民间各路大神的质疑思辨下常常千疮百孔,长久下去则会动摇政府权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