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54节 (第5/7页)
只是种子劣化仍旧是一个大麻烦,朱襄只能留下种子培育和杂交的实验方法,希冀自己离世之后,后人仍旧能够持续地为农人提供持续高产的种子。 他对此并不悲观。 任何粮食作物种子连续种植都会劣化。在没有系统的农业科学的时代,农人凭借的经验,也能进行初步选种,延续千年的种植文明。 不要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 再生稻种植的麻烦之处和双季稻一样,都需要精细的劳作和足够的水肥。 南宋的时候,双季稻轮种已经较为普遍,说明不依靠化肥,也能满足双季稻轮种的肥料需求。 发酵农家氮肥、绿肥、腐殖肥等,朱襄所知道的“天然肥料”十分多。将这些“天然肥料”初步加工的方法,以现在的人力也能够做到。魏晋时期,就有将肥料做成“团肥”“肥料丸”进行贩卖的记载。 现代社会吃饱后还要吃好,吃好后还要吃“矫情”,所以各种“纯天然有机”的噱头甚嚣尘上,与各种“古法饮食”一样。 不过吃“纯天然有机”只是贵,甭管是否真的更营养更健康,只要按照合规的生产流程来,不会吃出问题。能提高农业收入,有这个需求,农业技术人员自然也会研究。 朱襄等农学院的人一边摇头叹气说没必要,一边高高兴兴地在自家学院卖“有机食品”。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很多时候必须“有机”。现在有额外科研经费收入,谁不高兴? 这不冲突,一点都不冲突。 那时傻乐的朱襄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回到两千年以前去搞真正的“纯天然有机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