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22节 (第2/6页)
农具,但以朱襄在赵国的观察,基本只有实力强劲的贵族私田上能用上铁制农具,且还要一个体恤庶人、有远见的贵族。 这除了大部分国君不重视农耕技术迭代之外,六国国君对国家掌控力不如秦国,大型铁矿基本在私人手中也是重要的原因。 秦国将大部分国内铁矿都收为官用,下令研发农具,有能提高农田产量的技术出现能得爵,因此秦国铁制农具较为普遍。 再加上秦国官府饲养耕牛出租给农人,牛耕在秦国也非常普遍。牛耕和铁制农具,是六国有识之士惧怕秦国的原因之一。 但有识之士知道,却很难让国君推行。六国国君如果把自己手中的铁矿石都用于打造农具,造福于民,恐怕就会被国内将铁矿石用于打造兵器的兄弟赶下台了。 六国王位继承可不和平。 只有在已经初步完成中央专制集权的秦国,朱襄与墨家、农家一同研发的农具才能得以推广。 今年秦王已经在咸阳周围推行曲辕犁和宽面锄头,明年就会往秦国全境推广。 墨家和农家多人得爵,心中激情澎湃。即便朱襄没有成为他们的首领,但他们俨然已经奉朱襄为名誉首领。 在这样的劲头下,他们没有见到棉花的实物,就通过朱襄的描述,将用离心力运作的轧棉机做了出来。 现在棉花丰收,他们开始调试轧棉机,忐忑地等待结果。 不用轧棉机,也可以手工处理棉桃,将棉絮、杂质和棉籽分离,只是效率会低许多,一天只能产出半公斤棉花。 如果用上了轧棉机,一天少说可以产出二十公斤。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这就是极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