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造反还有抢先的! (第3/5页)
,但如何做到号令分明,指挥有序却需很多章程。 事出紧急,陆四不可能详细制定,也没必要现在就弄一套体系出来,便简单与众人说了自已的想法。 “我意淮军以营为制,各营以领头人姓为号,如秦五爷这一路人便叫秦字营,夏大军这路人便叫夏字营,这样各营除我淮军旗号外,又有营号,易于分辨。” 如此编营,自是陆四借鉴前世那位中堂大人的做法,看起来很有点草台班子的感觉,但于一支初创之军的早期,却是有凝聚人心的好处。 原因便是简单易识! 等淮军真正站住脚,有了规模,再进行正规化也不迟。 众人从前都是农民,余淮书和王二先生虽识字,可也没当过兵,哪晓得军队中的事,又见陆四条理清晰,说话头头是道,加上盐城县的人都唯他马首是瞻,想着这般划分倒也简单,便都说可行。 蒋魁问了句:“那一营多少人合适?” 陆四想了想,道:“五六百人合适,营下可设队哨,二十人为一哨,五哨为一队,这样一营官便领五六队人,方便指挥。” 按陆四这个编法,桃花坞的河工有上万人,就得编成二十来营,以后世指挥体系来看,显然有些随意,或者说臃肿了。 最好是在营上面再设一级出来,比如前世淮军于营之上的“标”、“镇”,如此就更加好了。 但陆四没有这么做,可能是他认为接下来淮军必然要面临明军的大规模围剿,这些刚刚起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