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官兵气焰日炽 (第2/4页)
外的看了一眼曹文诏,须知若是让自己将首级呈给京师,到那时这功劳说不定就算作自己的了,虽然此战自己出力不小,但最后拿下流寇的人却是曹文诏,要论功劳,自然也应该归属于曹文诏。可是现在,曹文诏却把这份功劳送给了自己么,这个举动就值得玩味, 仿佛看到了张宗衡的内心,曹文诏道:“大人,卑职是个粗人,不懂文采,怕自己写出来的战报,词不达意恐污了圣目,万一误了朝廷的判断,则更是万死难辞其咎。故而请大人书写战报,报送天子,还望大人不要推辞。” 曹文诏此举也属于无奈,这也算是他的自保的策略。遥想当初,戚少保拥兵入神,不也得在张居正麾下溜须拍马么? 事实上,从大明建国到如今历经二百余年,文贵武贱的现象已经病入膏肓。在朝中的那些文官看来,武将都是一些粗鲁无知之辈,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文官的正确指挥下冲锋陷阵就行了。仗打赢了,就是文官运筹帷幄的功劳,打输了,就是那些粗坯不听指挥,妄逞匹夫之勇。 这个习惯发展到了现在,直接导致了明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仗打得好,功劳是文官的,打败了过错都是武将的,这玩意儿谁干?都不是傻子。 现在,曹文诏主动将功劳让与张宗衡,虽然难免要将功劳分给张宗衡一半,但张宗衡自然不会,也不能将功劳独自吞下,肯定也会在战报中大夸曹文诏一番;另一方面,将张宗衡拉进来,也能坐大战功,毕竟八千人战怎么听起来都没有八万人大战来的重要,花花轿子众人抬,算起来还是划算的。 当然,等过几年,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被义军攻略的土地越来越多,大明的武官的出头之日也就到了。国难思良将,到那个时候,才真正是武将们的天下,也正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