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95节 (第2/6页)

,成了一桩美谈。

    ……

    府试尘埃落定,两三日

    后,府衙举办晚宴,新中式的童生着圆领蓝袍拜见座师。

    二十五岁的裴少淮身着官服,脚蹬皂靴,立于正堂当中,受诸位门生的拜见。

    场下众人,有十四五岁初试即过的年轻人,也不乏比裴少淮年长许多、三四十岁的中年读书人。

    礼节毕,府试案首立于最前,诵恩辞,其中有道:“……座师身一方之师表,兴一方之学风,德为表率,艺为型范,赫赫之光……”

    这是诵座师赏识之恩的常见笔法。

    裴少淮听完后,笑着摇摇头,说道:“非本官谦言,闽南学风文风鼎盛已久,世人皆知,非本官之功。”

    他列举道:“自唐宋科考以来,闽地比屋邻里多以儒学为业,科目得人之盛,天下鲜俪。福州家庠序而入诗书,建宁民之秀者狎于文,泉州家诗书而户业学,同安、南安地虽小,然士知读书尚礼[1]……处处种种,即便地薄渔少,亦不忘资子弟以攻读,以子弟知读书为家族之荣。”

    这种底蕴不是数年一时可以造就的。

    裴少淮所做是立于此基础之上。

    列举之后,裴少淮才又道:“明珠藏椟蒙尘,世人暂时不见其光,本官所做不过是略加以擦拭,使其辉光显现一二罢了。”

    一番列举使得学子们心中乡土之情渐浓,一句“明珠藏椟蒙尘”又叫他们想起此地的种种历难,心生壮志。

    学子岂不明白,座师的既是自谦,也是在激励他们——理应重现明珠之光。

    个个仰望着,目光烁烁。

    “明珠之光,非几家几人位列高堂,身居高官而已。身着童生蓝袍,虽只是功名之末,但亦要有文人风骨,站得正坐得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