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4节 (第1/6页)
我忘了在哪里看过,张居正其实有八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貌似叫张道修,还有一个叫啥不记得了。 第229章 三日后,朱翊钧去…… 三日后,朱翊钧去德安府听讲学,张嗣修和张懋修要跟着,朱翊钧不让,叫他们留在府中准备考试。 张简修和张若兰倒是不用科考,无事可做,跟着他一起去凑热闹。 泰州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认为不是只有读过书的士人才能做圣人,贩夫走卒、引车贩浆通过悟道皆可成圣。 创立者王艮是个商贩,十九岁拜谒孔庙,认为“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遂开始读书,三十八岁拜师王守仁。 他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泰州学派每次讲学,听课的人数众多,且各行各业都有。 朱翊钧听那俩书生闲聊,还以为入会的门槛很高,其实也就是捐赠些银钱,这些钱用于何心隐在老家创办的一家书院的日常开支。 何心隐上来就批判了周敦颐的无欲说,周敦颐的观点人做到无欲,才能答道圣人的境界。何心隐则反驳道:想要达到圣人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欲望。 另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是说无欲,乃是欲“不欲”的意思,“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不是说无欲,而是欲“不逾矩”。 何心隐的观点是,人应该对自己的裕王有所节制,才能不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朱翊钧低声问张若兰:“meimei以为如何?” 张若兰点点头:“有些道理。” “什么道理?” “人活于世,处皆是世俗之欲。就算是孔孟这样的圣人,也只说寡欲,而并非吴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