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9 (第1/4页)
开战,侵占了鲁国的土地,并盘踞成周,成了最中心腹地的国。赵国则向北吞并、开垦土地,进一步进行军制改革,超越燕国成为北方军事强国。 国运,就是如此奇妙。曾经臣服旧日晋国的赵氏、魏氏,如今国力俨然在晋国之上。 但当年一起瓜分晋国的郤氏、中行氏和令狐氏等卿族,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能离开晋国单独立足,甚至不能存活。只能又向晋国小宗低头,再度成为复国后晋国的卿族。 在复国路上,这些卿族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但复国后,他们的汗马功劳却是不可能得到报答的。 再让卿族壮大起来,不就是想让晋国第二次被瓜分么? 淳任余的大父,复国的晋穆侯进行了改制。 将三军六卿制,改为了三公六卿制。 听起来一字之差,本质却全都改变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其他国家改革的成果。 三公是掌管军事的太尉,协助王处理全国上下事务的相邦,和监督官员和地方事务的大夫。 但说是三公,太尉这个职位,却是必须由晋王兼任的。太尉之下的将军,才由氏族或客卿担任。 六卿则变成了向相邦汇报,帮助相邦管理事务的更低一级职务。 听着还是三六的组合,但能给氏族的位置已经并不多了,权力也不能再与前朝相比了。 而且还有很多职务,被隐藏在了三公六卿制之后。比如掌管近卫的卫尉、掌管云台事务的司宫,都成了王室随意任免的职务。 而到了淳任余,他任用幼时便忠心于王室的宫氏兄弟二人为卫尉和司宫,培育戎狄出身的乐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