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章 火种 (第4/4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华夏,读书是改变人命运的共识。 但是在唐初,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时间,百姓想要读书,更是跟做梦一般。 不仅仅是财产的问题,而是没有那么多师资力量。 而且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会有世家子弟愿意教他们读书。 再加上唐朝时期,不像是明清印刷术那么发达,课本非常少,寒门子弟想读书就更难了。 所以罗云生设立学堂这一cao作,立刻将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家长的心给笼络在了一起。 对于罗云生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反正他挣的钱足够多。 其中背后的深意,很多世家都能看得懂几分。 不过他们不愿意这样去做,有这钱,他们还得分润给各房,培养自己家里的子弟,为家中自己谋取官位呢。 当然,其中背后的核心理念,就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 反正短时间内,骊山学堂的建立,并没有在长安城引起任何的波澜。 倒是有些号称是墨家子弟的存在开始打听罗云生的事迹,因为他们怀疑罗云生是否跟墨家有关系。 不过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传出来,有些世家开始安排族中子弟去全国各处收购鸡毛,在关中打不赢罗云生,就准备在别处搞一场。 萧潇岳对于此事非常愤懑,认为那些人在抢他们的钱。 而罗云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自己的技术革新,给全大唐百姓谋了福祉。渤海郡公的盛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