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_第三百二十八章 稻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稻农 (第2/4页)

得上是一呼百应。

    天津已经成为李植的大本营。无论海外的殖民地建得如何富饶,李植都不会离开这个大本营。李植的工厂在这里,军队在这里,亲人们也在这里。海外的建设,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

    得了五万应募佃农,李植让吏员们从这些佃农中选取了五千户已经成亲,但年龄不超过三十岁的健康佃农作为第一批移民。这些佃农年富力强,有利于整个垦荒点渡过最初开荒时候的疟瘴高发期。同时他们都已经成亲,以后就不会有给他们找媳妇的困难。

    这年头结婚讲究说媒,大姑娘是不会自己去台湾的。如果运到小琉球的汉子没有媳妇,让他们回天津说媒可有些路途遥远。成亲了的农户就没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成亲了的夫妇很快就有孩子,也利于整个殖民地的人口增长。

    不过雇佣了这些佃农,李植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这些天津的佃农只会种小麦,不会种水稻。到了台湾那里气候温暖湿润,种水稻比种小麦收成高得多,难道还让这些佃农种小麦?那也太可惜了。

    但是种水稻和种小麦方法有不同,一时间去哪找那么多师父教这些佃农种水稻?

    李植在总兵府琢磨了几个时辰,想不出什么办法,便又找来了高立功。

    “高立功,你让我招天津农民去小琉球种水稻,但我的佃农只会种麦子,这怎么办?”

    高立功拱手说道:“大将军,此事也不难,种水稻和种小麦大同小异。若是有一户师父,当年就能教出十户徒弟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