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5 (第3/4页)
州北面行进的义军。和尚们的身影在黑夜里快如鬼魅,后半夜时赶上了提前出发的众人。由那个高大的和尚领路,这支队伍绕过了常州外的元军主力,插向常州北部元军负责辎重给养的后军。这里有众多民众,被蒙人驱动搬运物资。伯颜知道因为战乱和旱情,江东粮食锐减,就为攻城大军运载了充裕的粮食。伯颜攻常州的元军号称百万,其中真正的军队不过二十万,其他是几十万民夫。众多的百姓挑夫,绵延百里的粮车随军南下,到达了常州北部。休息时,百姓就睡卧路边,马被卸下车辕,集中喂养歇息,行动时再套上车辕。 十七日的白天到来时,这百来人的小队已经找到了他们要进入的区域,在附近隐蔽了起来,饮食休息,等待夜晚的降临。 往刚刚抓到的马匹背上压上粮袋和大包箭弩后,躲避在山林里的义军也出发了。马匹虽然狂躁,但负担实在沉重,无法快跑,只能缓步地走着。义兵队伍走出了山林地带,取乡间路径,向东北常州方向步行而去。队伍周围分散上百名兵士,身背弩箭,防范元军的探马。 这支队伍走了三个时辰,行军的方式甚为奇特。每个人的步伐大小和速度都差不多,总是走到了最前方的小组就会停下来等后面的小组超过自己,直到自己的小组成为了最后一组,才会起步向前。这样的步行,让每个人都在行行走走之间,总有时间休息,可是整个队伍却是一直在行进中。这种后队变前队的持续循环,让队伍像一只折叠着向前移动的环形锁链。当然没有人知道这种行军方式是由俄国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亚历山大瓦苏沃洛夫(1730.11.24—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