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3节 (第5/7页)
杂的区划制度,解送粮食的复杂性相当的恐怖。 可以这么说,户房解运科的书吏和帮书们,全都是图论的高手。 比如这长宁卫附近背山村所产的粮食,就必须要先通过课税科的税吏收上来,送到南平县城内。 南平县城这个时候还需要将这些粮食进行分割,一部分作为治下各个卫所的军粮(比如长宁卫),送到卫所指定的地点。 南平是倚郭县,省了将粮食送到府城的麻烦,但是南平县衙的吏员又多了一项工作,要帮着府衙的户房吏员将整个延平府的粮食送到省城福州城。 但是在南平城内的延平卫,是直接属于省里都司衙门的,所以他们的军粮又要从福州城再运送到南平城,送给南平城内的延平卫。 这还只是粮食的征收,大明朝征收的实物税包括了粮食、丝绸、布、茶叶、盐、珍珠、药材等等等。 然后有些是要送到户部的府库的,这算是外朝可以支配的收入,每年需要在御前会议上吵架确定预算分配,然后由司礼监披红才能生效。 而盐、茶叶、药材、矿监这些是皇帝私人的收入,这些都是要入太仓库的。 这些复杂的征收系统,如此庞大的转运体系,又在历代皇帝的层层加码之下,如今已经成本越来越高了。 上下官吏的腐败自然是一回事,维持这个复杂的税收体系本身就需要太多的开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就是将这些复杂的实物税收征收,改成了折银征收。 用现代财政的术语,那就是税收货币化,不过在缺银的大明朝搞税收货币化,也带来了后续一系列的问题,这个现在就不说了。 比起课税的书吏捞钱的手段繁多,比如大斗小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