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96节 (第1/6页)
要是将捏造典故的卷子送上去,那阅卷管就要贻笑大方了。 孙教谕把握不住的卷子,吴教谕接了过去。 “这几个典故都是《春秋》中的,这典故用得这么切题,后生可畏啊。” 孙教谕这下放了心,吴教谕就是治春秋的,他是举人出生,参加了一次会试落榜之后,就选择做了学官。 孙教谕拿起笔,在考卷最上方画了一个圈,然后写下“高荐”二字。 阅卷官将卷子送上去,接下来就是统管春秋房的同考官阅卷了。 同考官是本房所有卷子都要判的,所以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卷子也都是走马观花看一遍,然后按照阅卷官的判定来判。 但是看到这份送上来的“高荐”之后,春秋房的房官拿起卷子,开始诵读起来。 “高荐”就是不仅仅通过,还得到了阅卷官的大力推荐,可以列入前面名次的卷子。 阅卷官写了“高荐”的卷子,房官也要写下自己的推荐等级,还要写下一句话的评语。 这份卷子用词平实,但是这种写法才是最见功力。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深刻的道理写出来,检查了卷子没有其他问题之后,房官也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提起笔却犹豫了起来。 汪道昆就任督学之后,福建上下的学政官员都研究了汪道昆的文风。 这位汪督学算是唐宋古文派,最是推崇平实隽永的文风,并不喜欢秦汉那种大气磅礴的议论。 这篇文章应该会合汪督学的胃口。 阅卷到现在,房官也没有看过比这篇更好的文章,他写上“可通经纶”,又附上了评语送了上去。 通经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