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16节 (第3/6页)
“士农工商,却只有士农的道德,工和商要如何做才是合乎于礼的?什么时候有世人称颂的儒商,有万民敬仰的儒工,那世道才会好起来。” 汪道昆震惊的看着苏泽道:“汝霖,你要‘一道德’?!” 我也知道大家不喜欢过渡剧情,但是有些连贯性的情节要写。 这一章,肥鸟可以说是全新的。 很多书写思想启蒙,为何要启蒙?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新道德! 新的阶层出现,需要新的道德,传统的宗法社会港湾解体,在商品社会出现后的道德混乱,才是觉醒年代思想混乱的根源。 所以需要一道德!这才是思想启蒙最大的意义! 儒家对于人性辨析,明末其实已经没啥好写的了。 改造儒学,将从空洞人性思辨转移到对生产关系的思考上,这是主角的野心,也是肥鸟这个作者的野心! 好了,投票吧 第213章 成圣的路 也难怪汪道昆震惊。 什么叫做“一道德”?那就是给人提出道德标准。 朱熹作《大学章句》,提出了士子做人的三纲八目,给读书人提供了道德标准。 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给天下读书人提供了道德标准,也给天下读书人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朱熹成了朱子。 王阳明在朱熹的标准下,提出了致良知之说,又提出了“内圣外王”的标准,进一步给出了读书人的道德标准,于是王阳明成了新的圣人。 正如同苏泽所说的,朱熹和王阳明给出来的,都是士的道德标准,可是他们没有说工和商要怎么做。 所以汪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