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16节 (第6/6页)
最后只能用天道轮回的佛门观点来阐释。 可是苏泽的说法如同醍醐灌顶一番,让汪道昆再一次思考书中的人物的命运。 苏泽看到汪道昆出神的样子,就明白他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理论。 思想启蒙,这是随着新阶层的出现,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如今正在越发有影响力的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为道”,其实已经是临门一脚了。 泰州学派以孟子的亲民思想为根基,提出了平民儒学的理念,在民众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王艮为贩夫走卒讲学,吸收匠人、商人、佣工、小贩为弟子,其中一个暗含了“人人如龙”的未来期许。 虽然泰州学派也没有明确的提出“一道德”的目标,也没有意识到社会阶层的变化,只是从民本的思想发端,自然的提出要在平民中传播儒学。 但是朝廷也意识到了泰州学派的威力,王艮死后,他的弟子颜钧、何心隐、李贽,全部都不被官府所容。 日后何心隐被掌权的张居正诛杀,李贽也死于狱中,自此之后,大明儒学再也没有了变革方向。 学术成为了党争工具,各种“君子之党”此起彼伏,将大明朝这个白茫茫大地搞的干干净净。 至于后世大清的学术,不说也罢。 苏泽找到了新的方向,“一道德”的命题太大了!他不仅仅需要自己提出理论,还需要有人帮着实践,而自己的恩师汪道昆,就是他影响的第一人。 这一次夜谈,对苏泽的影响不亚于“龙场悟道”。 “汝霖今日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己的目的,他拱手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