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_闲话一:不食嗟来之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闲话一:不食嗟来之食 (第12/17页)

    这便是士。

    衣食住行,是一个人的地位,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尤其是吃,吃是人类的最低需求,所以往往是跟命联系在一起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吃饭是对于人最重要的事。现在人总说‘混口饭吃’,把工作称为‘饭碗’。

    就是因为自古以来,有尊严的人,以劳动换取食物,以才能换取食物,以为人效力换取食物。

    这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吃饭就得卖命,士人作为贵族,虽然也卖命,但吃的规格,关乎尊严。

    我有饭吃,是因为我有本事。你要用我的本事,便要给我饭吃。然而我虽然吃你的饭,却是以为你效力换来的,我可以尊敬你,你也必须尊敬我,不可以侵犯我的尊严。

    人活一口气,吃饭也要吃得有尊严。

    《礼记.檀弓》记载了齐国黔敖无礼呼唤饥者,施舍食物,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最终饿死的事。

    这个课本学过,我就不发了。

    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是如此的。士人因为没有地产,又是贵族,他们要有饭吃,就只能为诸侯、为公卿效力。

    别人给你吃得差了,就是侮辱。就是嫌弃你,把你当成没有地位的下民。

    对方没有礼待于你,无礼施舍,这口饭就不能吃。

    贵族宴席,必须要有奏乐。

    不同的宴请对象,还要根据对方地位,演奏不同的乐曲。

    当时那士人看不清自己吃的什么,感觉:万一比别人差怎么办?我新来的坐在昏暗角落,可以,但是如果我的饭要比别人差,就是孟尝君瞧不起我。

    所以他罢食。

    然而孟尝君非常礼待于他,连忙解释误会,他发现自己错怪别人,于是自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