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闲话一:不食嗟来之食 (第14/17页)
。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大意为,这之后,平原君的门客陆陆续续离开了大半,他很奇怪,问剩下的人:“我待大家没有失礼啊,为何离开的人这么多?” 有人就说了:“因为君上不杀笑话跛子的人,君上贪色而轻贱士人,所以他们离开了。” 于是平原君慌了,立刻斩了美人头颅,送给了那个跛子,并且向他谢罪。这样之后,那些门客士人,才又陆陆续续被请回来。 综上,那时候的古人气节义重,傲骨十足。 就连一个不是门客的跛子,都敢去找平原君,要求他把笑话自己的人的头颅,砍下来给他。 这种事放到秦汉以后,死的不是姬妾,而是那个跛子。 门客也不会有一个出头,因为那跛子连同事都算不上。 然而在春秋战国,这却是实打实的阶级情绪。 为何只有一半人走呢?因为剩下一半不会轻易背弃平原君,他们吃人家饭久了,受过平原君大恩,且还没有回报,这才告诉、劝谏他不要轻贱士人。 走了的,都是有过回报,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士人。 在列国纷争的情况下,士人的行为非常自由。就是这种列国竞争,养成了‘你不配让我效力,我就不恰你这碗饭’的自由风气。 魏国有个士人,叫田无择,非常有才华,是魏文侯的老师,官拜相国。 某日,太子前呼后拥,驾着富贵的车,非常气派地在街上开。结果看到了田子方坐着简陋的车驾过来,太子连忙下车,拱立在道旁行礼,因为这是他父亲的老师。 结果,田子方傲然不顾,驾着车直接走过。 于是,太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