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五三、再会 (第6/6页)
是被调戏了吧? ******************************* 崩: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因而皇帝之“死”等级也是最高的,称为“崩”或“驾崩”。崩,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从山,朋声。:“崩,山坏也。”“崩”字上面的“山”,表明“崩”是因山体运动而发生的一种变化,本义为“山崩裂倒塌”。由于古代认为帝王的死对于社稷来说就像大山倒塌了一样,所以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就被称为“崩”。 。古代由于人们地位身份有着高低贵贱之别,死的叫法可谓多种多样。除了“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还规定:“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只有“庶人曰死。”也就是说,“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大夫曰卒。”“卒”字原本为“终止、尽、完毕”之意,后引申为死亡的通称。:“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初,鲁肃闻刘表卒。”:“居正已卒。”这里的“卒”都是指“死”。若直接写一个“死”字,则专用于庶人,亦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而且,即使都是一个“死”字,在古籍中仍有细分。比如中的记载是:“君子曰终,小人曰死。”;而则认为:“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此外,由于死亡者年龄、死因等各有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殇”字,是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的称为殇折、殇夭。“缢”字则是指吊死或用绳子勒死。:“缢而弑之。”其他代指死亡的字或词语还有“殉”、“殁”、“殒”、“殪”、“殂”以及毙命、亡故、仙逝、阵亡、就义、牺牲、罹难、圆寂、涅盘、去世、作古、寿终正寝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